勒沃库森博主维尔茨转会拜仁虎牙斯诺克直播大厅杨绍辉打破中国马拉松纪录
五一假期后的首个周末,重庆荣昌区再次热闹了起来。政府机关食堂重新对外开放,空气中弥漫着麻辣鲜香的卤鹅味道。来自各地的游客在窗口前排着长队,不同的方言在空气中碰撞。
11日清晨,荣昌马拉松广场在七千名跑者的脚步声中苏醒,赛道补给站的卤鹅香气与加油声交织。超过70%的非荣昌籍选手(近5千人)从全国各地涌来,只为体验一场“跑着跑着就饿了”的独特马拉松。
今年4月,“卤鹅哥”林江跨越五城投喂外国网红“甲亢哥”意外走红。镜头中那只被撕扯得油光发亮的卤鹅,成为撬动流量的第一个杠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荣昌这座西南小城。
198项非遗代表性项目,数不清的特色美食,拥有千年历史的荣昌就像一座未经发现的宝藏城市,因为一只卤鹅闻名全国。宝藏,这两个字唤起了林江的记忆,甲亢哥也曾形容他的口袋是宝藏,装满意想不到的惊喜。
很快,这场始于草根的温暖行动形成裂变效应,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戴上口罩化身食堂洗碗工;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因晨跑视频走红,成为游客打卡合照的“隐藏彩蛋”;78%的本地居民主动减少卤鹅消费,还有人腾出自家客房接待游客。
自荣昌爆火出圈以来,荣昌区文旅数据持续刷新纪录——短短一个月,荣昌卤鹅相关线亿次,五一假期,常住人口66万余人的荣昌,共计接待游客234.5万人次,卤鹅销量超29万只。
当游客为卤鹅而来,荣昌正想方设法用深层的文化体验和周到服务“留住人心”。在安陶小镇,游客指尖与陶泥共舞,夏布小镇的游客用植物颜料在苎(zhù)麻布上勾勒鹅形纹样。免费停车、义务接送、免费供水成为荣昌的“宠粉三件套”。
流量本是个中性词,如何让流量产生价值,是值得所有人探讨的话题。荣昌区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感叹,用卤鹅哥之前的话说,“锅里有了,碗里才会有”。真正的流量不是关注个人,而在于看到千千万万个努力的人。荣昌追逐流量不是在打造个人IP,更重要的是流量赋能经济,赋能城市发展。
入夜,夏布小镇的“百家”直播间灯火通明,有主播调整好补光灯,将镜头对准非遗大师演示夏布工序。濑溪河面倒映着点点星光,恰似这座千年古城在数字时代重新焕发的光芒。
五一假期前,有市民注意到,为了迎接游客,工作人员连夜清洗荣昌地标建筑,重新喷漆。花坛里种上新花,挂上喜气的灯笼,还重新施画斑马线。有客来了,“打整哈屋头”(记者注:重庆方言,意为收拾家里),这是待客之道。
夜幕下,五一假期过后的荣昌夏布小镇尚留有余温,具有中国元素的花灯随处可见,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选择错峰出游,人潮涌动。景区内,三步一家卤鹅店,摊位上一只只卤鹅表皮呈油亮的琥珀色。店家热情地端着斩好的卤鹅请游客试吃,不同店的风味有着细微差别。
一家卤鹅店店主说,销量多的时候,线下一天能卖出两百只。“之前景区没这么热闹,是卤鹅哥把荣昌卤鹅带火了。”
见到“卤鹅哥”林江时,他正与慕名前来的自媒体博主合拍视频。镜头中,他面露微笑,举止得体。送走游客后,他走进特产馆里的办公区,精神放松下来,脸上挂着眼袋,眼里有红血丝,稍显疲态。
临近深夜,林江点开合作伙伴与粉丝朋友发来的语音消息,团队工作人员送来一沓要签字的单子,复盘和确认工作细节。在之后的采访中,他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他住在夏布小镇附近,2023年开始做直播。在爆火之前,他每天起床就去特产店待着,拍视频或直播互动,过着重复的生活。
从前的夏布小镇,只有零散的几个卤鹅摊位。有的摊主做几个月,生意不好只能关店,又换一个新人来。有人曾拜托林江帮忙宣传卤鹅,但他心里清楚,粉丝大多是荣昌本地人,难以打开销路,“那时的我特别无助”。
随着哈尔滨冰雪节、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的出圈,林江在心里埋下一个种子:能不能让荣昌爆火?今年3月,美国知名网红“甲亢哥”开启中国行直播,作为在海外视频平台拥有众多粉丝的网红主播,其中国行直播引起大批网友线下围观。林江意识到,属于荣昌的机会似乎已经到来。
从跨越五城给“甲亢哥”投喂卤鹅开始,林江的人生迎来转折点。如今,他每天要接待粉丝、洽谈合作、接受媒体采访、参与宣传活动,有时从早晨八点忙到半夜一点。“身体会累,但精神上不会累,我心里很满足,很有成就感。”
同样迎来发展转折点的,是因为卤鹅而闻名全国的荣昌。在林江看来,夏布小镇的卤鹅店摊主相比之前增加了数倍,在此基础上,一家店还能卖两百多只卤鹅。他回忆,以前没有这么多摊位,卤鹅也卖得更少。
夏布小镇的兴盛可以被视为荣昌的一个缩影。据荣昌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五一期间夏布小镇接待游客89.11万人次,同比增长743.05%。全区接待游客234.5万人次,同比增长168.2%。荣昌卤鹅销售量290150只,同比增长752.53%。消费市场迎来历史性突破,实现零售额20亿元,同比增长258%。
“五一假期的荣昌比过年还热闹,从来不敢想,也没预想到有这么多人。”整个假期,他前往荣昌高速路口、荣昌北站、荣昌区人民广场以及各个景区,免费给游客投喂了一百余只卤鹅。其中,还有来自俄罗斯和法国的游客。
除夏布小镇、万灵古镇和安陶小镇这类热门景区以外,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面向公众开放,成为新晋“5A级景区”。5月1日中午,首餐便吸引超3000名游客前来体验。据林江描述,假期里食堂门口排队的队伍长达上百米。他一进食堂便被游客围住,“不敢在里面吃饭”。
这个假期发生在荣昌的是一些平凡的故事,但足以温暖人心。由于人手不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分派到不同岗位支援,有的在食堂值班,有的在道路执勤。800余名来自各行各业的荣昌市民自发服务游客,或为游客充当向导,或在高铁站发放饮用水,还有私家车组成爱心车队免费接送游客。因酒店房源供不应求,有市民主动让出家里的房间,邀请游客免费入住。
如何留下这波流量,让这座小城“长红”,是摆在荣昌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在林江看来,还是要靠“荣昌人”。美食是荣昌人做的,游客也是与荣昌人接触交流。荣昌文旅的爆火,唤醒了荣昌人民的自豪感。他期盼,务实、耿直和热情好客的城市性格,能让游客再次回到荣昌。
5月11日,中国农业银行杯·2025重庆·荣昌半程马拉松赛在荣昌区马拉松广场鸣枪开跑。端午节假期,荣昌还将举行龙舟赛。林江相信,随着政府部门源源不断地举办新活动,完善配套设施,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荣昌,从而增加百姓的收入。“至少能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我最开心的。”
林江形容,他与荣昌存在一种相辅相成的纽带关系,“更重要的是突出家乡,可能要弱化自己”。在锦旗与鲜花背后,他的身份只有一个——荣昌卤鹅推荐官。
五一假期过后的第一个周六,重庆市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又热闹了起来。五一假期过后,机关食堂将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和每月的第一个周六中午对外开放。由于本月遇上五一,便顺延至第二周的周六。
芦先生与何女士是一对退休夫妻,两人从内江自驾一小时到荣昌旅游。原本五一假期就想来,无奈人太多,特意错峰出行,“我们离得近,随时都能来,不跟外地游客打挤(重庆方言,意为拥挤)”。
芦先生曾是货车司机,常在荣昌安富和广顺拉货。此行第一站先到政府机关食堂打卡,他们评价食堂“味道不错,价格不贵”。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亲切,有什么问题,对方都耐心解答。“希望荣昌的流量能一直持续,荣昌好了,以后我们内江也好。”
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黄女士正在食堂门口维持排队秩序,她是当地事业单位的一名工作人员,已连续值班十天。五一假期,游客蜂拥而至,食堂50余名职工全员上岗。最忙的一天,接待近一万七千人。师傅们忙不过来,他们帮忙盛饭盛菜,“有人等两个多小时才吃上”。
机关食堂从未这么热闹,她也第一次感受到荣昌火了。卤鹅、羊肉汤、黄凉粉以及猪肉泡粑,在政府机关食堂,能一站式打卡荣昌特色美食,最贵的菜品单价仅10元。
食堂外,准备下播去吃午饭的明哥哥(化名)正举着手机对屏幕念叨直播结束语:“家人们,随着日后接待能力的提高,我们荣昌会越来越好。”
十几天前,他本经营着茶楼,还兼顾超市的生意。自打“卤鹅哥”火后,家乡日益火热,闻名全国的氛围将他点燃。“出现‘人传人’现象,每个荣昌人都想做些好事,为荣昌出圈出份力。”
没有直播的经验,起初觉得在人群中对着手机讲话有些不好意思。但渐渐,荣昌的大街小巷、各个景点,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架起手机开始直播。这个五一,明哥哥也自发在社交媒体宣传起家乡。
5月1日,他跟着卤鹅哥的脚步,在高速路口投喂外地游客。次日,又前往政府机关食堂投喂和直播。用他的话说,“哪里人多往哪儿去”。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几十年,他从未觉得家乡如此热闹。
在政府倡导“千年荣昌欢迎你,来了就是一家人”的理念下,明哥哥看到,市民们主动为游客提供免费住宿;环卫工人加班加点;政府机关单位的工作人员无论职位高低,都聚在食堂打饭、洗碗。每个人都为了接住这波来之不易的流量付出努力,整个城市前所未有地拧成了一股绳。
除了当主播外,明哥哥也主动担起志愿者的角色。有粉丝留言要来荣昌玩,他便开车免费接送。在高铁站把远道而来的朋友接上,把他们送至各个景点。离别时,他主动赠送印有“荣昌”二字的定制服,给大家留作纪念。
“有回报才更有动力”。偶遇高书记跑步的视频让他的账号曝光率飙升,6天的时间涨粉近千名。热闹时,直播间有上千人在线观看。尽管还有本职工作要忙,但看到这么多外地人关注自己、关心荣昌,他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
除了外地游客的热情之外,让他坚持“自发营业”的动力还有来自当地政府的鼓励。宠完外地游客后,荣昌区政府开始宠自家人,两天内分别邀请环卫、园林工人以及近800余名志愿者到机关食堂免费吃饭。
明哥哥作为自媒体主播,也应邀前往。晚饭中途,荣昌区委副书记、区长万容发言称,为感谢环卫、园林工人在五一期间的付出,将给予每人从4月26日至5月5日每天100元,共1000元的补助。他觉得,包括基层工作者在内的每个人的付出都该被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五一过后,希望流量能持续下去。我们要努力长久地接住流量,而非一时的火热。”他说。
荣昌区文旅委副主任张志秀向九派新闻介绍,五一期间的流量热潮不仅是对荣昌文旅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验,更是推动区域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意义深远且多元。
五一前夕,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宣布全城免费政策,公交车免费乘坐、景点免门票、停车场免费。他还呼吁,本地人民让出车位和餐位,“这几天就别吃卤鹅了,让给外地游客”。
“免费”和“退让”让荣昌在五一假期得到回报。大量游客的涌入让“千年荣昌”的历史文化、非遗技艺和特色美食获得了更广泛的传播,在国内的知名度与美誉度迅速提升。这种品牌价值的跃升,有利于后续招商引资、项目合作。同时,也促使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文旅热潮下,一座城市真正赢得长远发展的,不仅是短期流量,更是软实力、服务力和文化魅力。近年来部分地方出现了‘网红打卡一阵风’的现象,在流量涌入之后,荣昌如何借势提升文旅内涵,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名片是我们要思考的重点。”张志秀说。
荣昌区政府此前赴山东淄博考察,了解到淄博的成功离不开深厚的齐文化底蕴,借助烧烤美食这一爆点,通过打造烧烤街区、举办烧烤节等方式丰富游客体验。在爆火后,淄博在优化交通、保障食品安全、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发力,这些措施均给荣昌文旅提供了发展思路。
荣昌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建县1267年,拥有198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荣昌陶、夏布、折扇是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在结合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创新推出“非遗+美食+研学+节庆”的多元旅游体验模式,并持续推动服务保障升级,在细节处彰显本地特色。
五一期间,荣昌增开4条免费旅游专线,城区所有公交线路运营时间较平日延长约3小时;在餐饮服务上,开放机关食堂,提供3元到18元不等的小碗菜套餐,五一当天接待上万名游客;丰富景区活动并优化景区设施与管理,在游客密集处,安排大量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维持秩序;在城市环境改善方面,执行免费停车政策,并加强城市风貌与卫生维护。
张志秀表示,面对大量游客,现有的服务体系需进一步优化升级。要建立更加精细化的服务标准,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完善智慧旅游服务系统,实现游客流量实时监测、智能导览、在线投诉处理等功能,以高质量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
流量增长对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也提出更高要求。应加快景区及周边交通、住宿、餐饮等设施的扩容提质,优化公共交通线路,增加停车位供给;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升景区承载能力。
此外,抓住流量热潮带来的机遇,还应加强与川渝及周边地区的文旅合作,共同策划跨区域旅游产品和线路,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市场共建。通过区域协同发展,扩大文旅市场辐射范围,提升荣昌在区域文旅产业格局中的地位。
显然,荣昌不满足于“一阵风”似的流量。张志秀称,在未来,让“流量”变“留量”,才是荣昌文旅的核心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