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赛事预热宣传斯诺克台球新闻2025年亚洲马拉松锦标赛交手记录统计
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邱灿华接受《热线会客厅》栏目主持人胡小娟专访。
主持人:上个月北京举办老博会,“心有梦想、遇见未来”宝安区特殊群体优秀作品应邀参展,让更多人看见来自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的孤残群体,请介绍一下这是一场怎样的展览?为什么会这么被关注?
邱灿华:“心有梦想、遇见未来”特殊群体优秀艺术作品巡展为什么特殊,因为我们“展的是艺术,讲的是精神”。我们把孩子创作的非遗刻瓷、绘画等特殊艺术作品,从青少年宫一路办到购物中心、街道、社区、养老院,累计超过10万人次观展。观众不仅惊叹于作品的精美,更被孩子们“用残缺身体创造完整艺术”的精神震撼。
在这个巡回展的基础上,我们还给特殊群体的艺术展示找了更大的舞台,两次受邀参加国际性博览会。今年4月25日至28日,在第33届中国(深圳)国际礼品展上,我们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曹爱勤博士合作打造“心有梦想、遇见未来”展区,用独特的技艺和温暖的故事,成了展会里超亮眼的公益板块。紧接着,5月21日至23日,我们又去北京参加了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在老博会首次设立的儿童福利与服务业特别展区,宝安特殊群体优秀作品展特别吸睛,进一步引发社会公众对困境儿童福利事业的关心关注。
主持人:所以这场展览特殊的地方在于创作者的特殊。我们了解到,中心特殊青少年在艺术创作领域展现出独特才华,能否请您分享一些他们的故事?
邱灿华:在我们福利中心,确实有这样一群特殊的青少年。虽说命运让他们身体有缺憾,可在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再加上我们中心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不断鼓励,他们慢慢走出身体残疾带来的心理阴影,还萌生出实现人生价值的念头。带着这份追求,孩子们一路向阳,用非遗刻瓷、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这也让我们坚信,只要心里揣着梦想,有勇气、肯坚持,再难的坎儿都能跨过去。
新戈来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前遭遇了一场大火,伤得特别重,双手手指全没了,声带也因为高温受损,没法说话。可是,没想到非遗刻瓷成了他和外界沟通的“语言”。这孩子钻研刻瓷快十年了,创作出300多幅佳作。您想想,他连完整的手指都没有,全靠一股狠劲儿,一刀一刀刻、一点一点磨。刻出来的人物栩栩如生,风景也特别有层次感,谁能想到这是出自一个上肢重度残疾的孩子之手。现在新戈可厉害了,他的故事被评为“宝安青年好网民”优秀故事,作品还入选了宝安的青年主题展。
还有松亮,同样让人佩服。她患有脑瘫,脊柱严重侧弯,全身只有眼睛、嘴巴和右手手指能稍微活动,使尽力气也只能拿起一支普通画笔。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她坚持学画快12年了,现在画人物线条画堪称一绝,尤其擅长画年轻女子肖像。因为身体原因,她画一幅画特别费劲,平均得花一个月时间,但每一幅都特别有灵气。画里人物的眼神,既有历经磨难后的从容,又藏着对生活满满的热爱,每一笔都透着她超乎常人的耐心和对完美的追求。
主持人:今年4月1日,包括宝新戈在内的4名具有工艺美术技艺特长的孤残青少年正式拜师曹爱勤博士。一头是大国工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另一头是身残志坚的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的特殊群体,这场双向奔赴成为美谈。
邱灿华:是的,今年我们中心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大国工匠曹爱勤博士合作,成立了“曹爱勤(深圳宝安)工作室”。曹博士特别有爱心,现场办了收徒仪式,正式收下新戈、龙雨、松亮、新望这4个有艺术天赋的孩子。这对孩子们来说,既是极大的鼓励,也是提升专业水平的好机会。如今,他们的作品被深圳世界大会组委会收藏,还当作礼物送给各国运动员;在宝安区工艺美术作品展拿过金奖,在当代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拿过银奖,有的作品还入选了第三届深圳民间公益精品展。
主持人:这对孤残群体实现就业,真正参与社会,有尊严地生活意义特别重大。你提出的“精神反哺社会”的理念很让人动容,福利中心是如何整合资源,搭建舞台,帮助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成才?
邱灿华:说到支持孩子们发展,我们的核心理念就是打开大门办福利院——既要让孩子们走出去,也要把社会各界请进来。这两年,我们朝着“信仰有支撑、养育有保障、心灵有呵护、融入有支持、守法有引导、自护有能力”这“六有”目标,重点打造的“筑梦童程”关爱品牌,给困境儿童和特殊青少年提供各种关爱,具体来说,涵盖养育指导、心理健康疏导、社会融入支持、励志教育、自我保护能力提升、法治宣传教育这六大服务。现在这个项目被纳入民政部“宝安区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试点项目”。
以后,我们还将继续创新“开门办院”做法,把“筑梦童程”服务做得更丰富,和大家分享更多福利中心特殊青少年努力成长的励志故事,传递正能量,把宝安的儿童福利事业越做越好,助力宝安成为高品质的民生幸福城区。
主办单位: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技术支持单位:深圳残疾人网站联系方式:0755-12385